「車站肖像」是筆者曾經為每一座車站留影之意。寫繪台灣與日本火車站的肖像,查訪驛舍身世或追逐兩地的鐵道歷史已踰卅年。眼見台鐵車站更新、舊山線變成新山線、鐵橋轉型自行車道以及環島鐵路電氣化,並不斷迎接新車種的投入,較之卅年前的鐵道設施老化和經常性誤點,如今台鐵的確有極大的改進。而且鐵路進化日新月異,正足以深化鐵道風景再探索,不論是過去與現在,我一直著迷於鐵道的文化象徵意涵。鐵道不單純僅是運輸工具,它與產業開發、求學求職的移動機能,乃至休閒旅遊的動線,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所以探索鐵道也是個人私底下的一種生活方式。
揪出鐵道文化的底蘊描繪車站肖像,從前最常變化站體造形或強調色彩對比,表示植入亞熱帶熾熱土地的車站,是絕不畏懼強烈太陽的。倒是今回的展出有兩大特色:一是整合台鐵現存各驛,分解出有趣的站名,然後訂定新主題的展覽名稱,謂之「台鐵驛名趣遊」。例如「數字火車站拼圖」,有從頭城數到十分的車站名;再如站名開頭文字有東西南北之東里(花蓮)、西勢(屏東)、南靖(嘉義)北門(阿里山線)等,以及清水、濁水,內灣、外澳,新竹、古莊(南迴線),暖暖、冬山和山與海之驛名等相對性的車站肖像,集結成本展的新圖像。
二是盡量壓下鮮艷色澤,留住車站倩影的原味,創出素樸淡雅的畫境。台鐵一度熱賣的「永保安康」卡式硬票,是卅多年前一位青年鐵道迷給台鐵建議的點子,當年拆建木造驛已視為正常,鐵道迷看準保安車站乃保存原貌最完整的木造站房,如今保安已成為現代人懷舊的鐵道新景點。
此外,同時展出的一幅是最近的日本鐵道之旅,專訪東北本線盛岡以北的那一段。自從東北新幹線(東京~青森)全通之後,原東北本線(在來線)某些路段,是移交地方自行管理的「青い森鐵道」與「IGR岩手銀河鐵道」繼續行駛。本來東北本線也有從一戶到八戶的數字驛名拼圖,「戶」是行政區劃的街町名稱,又是舊東北本線必經之路,所以也有一戶到八戶的驛站。
如今仍存在與東北新幹線共構車站的是七戶十和田、八戶與二戶,卻全是新建的大型站體。
須要轉乘的是八戶車站共構內的「青い森鐵道」至三戶,以及從新幹線的二戶改搭「IGR岩手銀河鐵道」至一戶。目前,一戶、二戶、三戶、七戶、八戶是現存日本數字火車站新拼圖。驛名是按町名而定。所以並非按照戶序排列。
還有,與台鐵同名的日本驛站不少,舉個小例子,台鐵的多良已是名噪一時的觀光熱點,而日本長崎本線的多良卻是鮮為人知的木造小站。台日的同名車站,也值得來日進一步深入探索之課題。